在线咨询 | 联系我们
咨询电话:13426037149

关于我们

律师介绍
业务领域
在线咨询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 (仅律师可见)
  • (仅律师可见)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成功案例> 正文

宅基地拆迁利益分配,确权登记影响有多大?北京遗产律师答疑

来源:网络  作者:未知  时间:2025-05-25

房产律师-北京房产律师-房地产纠纷专业律师,靳律师团队专门代理借名买房、房产买卖、遗产继承、离婚分割房产、拆迁析产、共有房产确权分割、居住权案件,为您提供优质法律服务。

一套安置房、一笔装修费、一笔违约金,本应是家庭共享的福利,却成了兄弟姐妹对簿公堂的导火索。祖宅腾退后的补偿究竟该如何分配?当宅基地确权与遗产继承产生冲突,法律又会站在哪一边?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场充满争议的家庭纠纷。

案件梳理

(一)当事人信息

原告:陈雨桐、陈雪晴、林鹏、林晓柔

被告:陈景天、陈星宇

亲属关系:被继承人陈浩与妻子苏梅育有五子女,分别为陈雨桐、陈梦蝶、陈雪晴、陈星宇、陈景天;陈梦蝶与林鹏系夫妻,育有女儿林晓柔;陈浩于 2004 年 10 月 7 日去世,苏梅于 2002 年 8 月 2 日去世,均未留遗嘱;陈梦蝶在诉讼中离世,林鹏、林晓柔作为其继承人参与诉讼 。

(二)案件背景

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镇的一号西院为陈浩父母留下的祖产,院内房屋均由陈浩生前建造。2016 年,因新农村建设,一号西院被腾退,陈景天作为被腾退人与甲公司签订协议,获得二号安置房(预测建筑面积 148.91 平方米)及多项补偿款。此前,法院已对部分货币补偿进行分割,但因安置房未建成,未处理房屋、装修补助及逾期交房违约金。如今安置房交付,陈雨桐、陈雪晴等人诉至法院,要求分割相关权益,陈景天、陈星宇则坚称这些属于陈景天个人财产,双方争议激烈 。

争议焦点

一号西院腾退补偿权益属于遗产还是陈景天个人财产?

原告主张:一号西院为祖产,属陈浩夫妇遗产,腾退补偿权益应按遗产继承,由全体继承人分割 。

被告主张:宅基地确权给陈景天,安置房是对宅基地使用权人的置换补偿,装修费、违约金是安置房衍生权益,均属陈景天个人财产 。

安置房、装修补助费及违约金应如何分割?

原告主张:按法定继承平均分配,陈雨桐、陈雪晴、陈星宇、陈梦蝶(由林鹏、林晓柔代位继承)、陈景天各占五分之一 。

被告主张:陈景天独自享有全部权益;即便分割,也应按地上房屋面积计算,而非宅基地面积 。

此前判决对本案分割比例有无影响?

法律关键:前案已因陈星宇、陈梦蝶照顾父母较多,在货币补偿分配上倾斜,本案是否延续该比例 。

案件分析

(一)腾退补偿权益性质认定:属遗产范围

根据已生效判决及本案证据,一号西院确为陈浩夫妇祖产,院内房屋由陈浩建造,子女未实际居住。依据法律规定,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一号西院作为陈浩夫妇生前财产,其腾退补偿权益自然属于遗产范畴。被告以宅基地确权为由主张个人财产,但未提供充分证据证明确权与遗产继承的排他性,法院不予支持 。

(二)分割比例确定:综合考量公平分配

前案判决已考虑陈星宇、陈梦蝶照顾父母较多的情况,在货币补偿分割上给予倾斜。为平衡各方权益,本案对安置房、装修补助费及违约金的分割,采取均等分配原则。陈雨桐、陈雪晴各占 20%;陈梦蝶份额由林鹏、林晓柔各继承 10%;陈星宇将其 20% 份额赠与陈景天,最终陈景天占 40% 。

(三)法律依据支撑:遵循继承法规

法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本案适用民法典时间效力规定),明确遗产范围、继承顺序及分配原则,认定腾退补偿权益可继承;同时结合腾退政策,判定安置房、装修费、违约金均为遗产转化形式,应纳入分割范围 。

裁判结果

二号安置房由陈景天、陈雨桐、陈雪晴、林鹏、林晓柔共同居住使用,陈景天占 40% 份额,陈雨桐、陈雪晴各占 20% 份额,林鹏、林晓柔各占 10% 份额 ;

陈景天于判决生效 7 日内,分别给付陈雨桐、陈雪晴装修补助费 11568 元,给付林鹏、林晓柔各 5784 元 ;

陈景天于判决生效 7 日内,分别给付陈雨桐、陈雪晴违约金各 76864.5 元,分别给付林鹏、林晓柔各 38432.25 元 。

案件启示

(一)宅基地确权不代表排除遗产继承

农村宅基地确权仅明确使用权归属,若宅基地上房屋为被继承人财产,其腾退补偿权益仍属遗产,继承人有权分割 。建议家庭内部提前明确财产归属,避免因确权产生误解 。

(二)继承纠纷需留存证据

主张多分遗产或个人财产,需提供充分证据。如本案中,被告虽强调宅基地确权,但因缺乏关键证据支撑,最终败诉 。日常应保留财产来源、赡养记录等凭证 。

(三)家庭财产分配以和为贵

继承纠纷易伤亲情,建议通过协商、公证遗嘱等方式提前规划财产。若无法达成一致,及时寻求法律帮助,避免矛盾激化 。

这场持续多年的家庭纠纷,最终在法律的裁决下暂时平息。它给我们敲响警钟:亲情珍贵,财产规划更要趁早、合法、透明,才能避免亲人之间因利益反目。

(此案例发生地为北京,为保护当事人隐私和避免不必要纠纷,以下案例中当事人姓名及其他信息均为化名,若有雷同请联系我们予以撤销。)

 


添加微信×

扫描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