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 联系我们
咨询电话:13426037149

关于我们

律师介绍
业务领域
在线咨询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 (仅律师可见)
  • (仅律师可见)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律师文集> 正文

继承法继承人顺序是怎么规定的

来源:网络  作者:未知  时间:2018-05-15

  我国对遗产的继承主要分为了两种方式,即法定继承与遗嘱继承,而只有在法定继承中才会有继承人顺序的要求。那么继承法继承人顺序是怎样规定的呢?说房网小编将在下文中为您做详细解答。


  一、继承法基础人顺序是怎么规定的


  《继承法》 第十条 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本法所说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本法所说的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本法所说的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二、法定继承人都有谁?


  所谓谓法定继承是指按照法律规定的继承人范围、继承人顺序、遗产分配原则的一种继承方式。由于这种继承中是只是在没有遗嘱时发生法律效力的,故又称无遗嘱继承,也因为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只限于被继承人的亲属,所以也称为家庭继承。


  继承范围是:


  (一) 配偶


  (二) 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


  (三) 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抚养关系的继父母


  (四) 兄弟姐妹


  (五) 祖父母、外祖父母


  根据继承法第10条的规定,我们知道了法定继承中继承人分为第一顺序继承人与第二顺序继承人,在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的时候第二顺序继承人是不能继承遗产的。以上就是遗产法继承人顺序的规定,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添加微信×

扫描添加微信